保安巡逻机器人【中力1号】
应用领域:园区、展馆、公安系统、危化企业、核电站等场所。
保安智能机器人
应用领域:银行、医院、商业中心、政府、社区等场所。
优势对比:
随着世界机器人大会召,这项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产业,又再一次掀起人们的热议高潮。作为智能机器人中的重要一员,安保机器人近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站上智能安防新风口,并受到强烈关注。
安保行业困惑: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在大众传统观念里,“安保”一词立即就让人们联想到了小区门口,中年男子、皮肤黝黑、异地口音的保安,他们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群体。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第三产业中“大展拳脚”的安保行业,对爆棚式发展的背后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安保行业缺口大。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保安员数量已经超450万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但事实上,安保从业人员不足需求量的80%,需求缺口不少于112万人。与此同时,这个群体也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人员流失率高,据北京市保安行业去年的统计,一家单位一年聘用100名保安员,那么就需要再准备120名保安员作为‘替补’,不然难以满足安保需求,跳槽率达到120%,可见人员流动性非常高。
第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国内的安保行业准入门槛偏低,一般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不良履历即可录用。据调查显示,安保人员中大多是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初中文化占60%,高中占25%,大学占5%,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第三:保安“老龄化”趋势严重。不难发现,在许多小区、园区、厂区等公共场所,大多都是 “50、60”一代的老同志在 “守摊儿”,一般年轻人只会拿这当“跳板”。相关调查表明,从业保安年龄20-30岁占20%,31-40岁占25%,40以上岁占55%,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不容乐观。
正是基于当前的这“三座大山”,安保行业市场面临的困惑需亟待解决。而随着人工智能安保机器人的出现,安保机器人作为智能安防中的重要一员,它可代替更多的劳动力,成为产业升级或变革的重要工具,传统商业的安防模式将逐渐进入机器智能化时代。
传统安防系统亟待技术转型
在传统的安防体系中,主要是依靠人防和物防。在人防方面,人的缺点也很明显。有麻痹大意,有监守自盗,有懒散不作为等问题。还有物防,比如监控,监控安装一般都是在固定的位置,存在监控盲区,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下,传统安防体系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智能安防的强大需求,亟待技术转型。
此外还有一点,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紧缺,尤其是晚上巡逻和环境恶劣的地方(如北方寒冷低温区域的巡逻、油田油井值守、铁路桥梁值守、重点保护区巡逻)进行安保场所,安保人员缺口更大,促使得我们考虑有没有可能用机器人来代替。
安保机器人市场需求飙升
随着机器人产业持续升温,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安保机器人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中国制造”要向“中国智造”转型。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与市场亿万“蛋糕”的催化下,传统制造企业纷纷掀起了“换机潮”,用机器人取代人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而对于严重依赖人力和监控设备的传统安保行业来说,这一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安防行业的迅猛发展,不少企业开始涉足机器人产业,加入到机器人产品研发的队伍。然而,目前能自主研发出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机器人的企业为数不多。这其中,中智科创的安保机器人一直走在行业前头。作为中国安防集团(CSST)旗下核心企业成员,其依托CSST在安防安保领域数十年的技术沉淀,现已成为与国际接轨的智能安保服务机器人及云安防平台综合运营商。并于2015年在国内首次提出“机器人+安防”的“动静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化安保理念,并率先开发出国内首台安保服务机器人与首台安保巡逻机器人。用强劲实力成为众多品牌企业的不二选择。
据笔者了解到,安保服务机器人与安保巡逻机器人均是基于安防产品。如安保巡逻机器人可以与现有安防体系结合,实现24小时自主巡逻,具有全方位音视频监控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了园区安全盲点;并可进行智能分析(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后台人员,且能提前预警,防范于未然。可广泛应用于园区、展馆、公安系统、危化企业、核电站等场所。
安保服务机器人,可实现音视频对讲、室内无线导航、人机交互、人脸识别等各项功能。白天它是“客服人员”。夜间,可实现自主监控巡逻、异常声音报警、夜间值守等安保功能,秒变“安保人员”。 目前该安保服务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银行、商业中心、政府、社区等场所。
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巨大的安防市场需求驱动下,安保行业将成另一个爆发点。安保机器人作为安防行业的高端智能化产品,其便捷、安全、智能等特性,势必掀起安保行业新一轮的智能化变革!
|